作者:水门鼬
来源:繁华事 又一个“完美受害者”被活活砍死了! 1月8日下午,湖北黄石。 小芳在家门口,被余晓斌砍得面目全非。 单单脸部就被砍了19刀,一颗牙都没剩。 此外,头部、腿部到处是刀伤。 法医说,伤口多到数不清。 光是把砍开的皮肉缝合,就花了足足5个多小时。 ![]() 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,要如此心狠手辣? 没有。 小芳只是想离婚而已。 而余晓斌不是别人,是小芳的丈夫。 两人2014年结婚。婚后两年内,小芳接连生下两个女儿。 她勤劳乐观,既养孩子又养家。 余晓斌干两个月休息一个月。工资不低,但从不负担家庭开支。 不仅如此,家暴不断。 愈演愈烈。 尤其是去年疫情焦灼时,居家隔离成了“往死里打”。 最严重的一次,小芳的头发被扯掉一大片,头和脸肿胀得不成人样。 小芳拍了脑部CT。 随后,她以家暴和不支付抚养费为由起诉离婚。 那是去年2月份。 熬到7月开庭,法院没判离,进行了调解。 直到被砍遇害,婚还没离成。 ![]() 地狱空荡荡,魔鬼在人间。 女人生儿育女、挣钱养家,最后还被枕边人无情残害。 一如拉姆。 复制粘贴般的故事,为何一再重演? 只因凶手不止一个人。
2
小芳对危险并非一无所知。 元旦假期,小芳从打工地武汉回家。 她要取一些生活用品。 余晓斌已不在家居住,但小芳还是让姐姐陪着一起去。 一进门,发现鞋柜里有一把斧头。 小芳说:“你看,连斧头都准备好了,估计他就是打算要把我杀了。” 临走时,她把斧头带走了。 拿到父母家,藏了起来。 ![]()
图源:谷雨实验室
离婚案即将再次开庭。 1月8日下午3点,小芳再次回到家里。 她要陪法院人员评估房产。 这些流程,是两人在调解时一致同意的。 原本余晓斌也要到场,但他说不会去。 即便如此,小芳仍然很警惕。 她让姐姐在小区门口等着,两人手机一直保持着通话。 “一旦有意外,你就报警。” 到家门口后,她发现门锁被换了,敲了很久也没人开门。 小芳放心下来,挂断了和姐姐的电话。 这时,法院评估人员也到了。 他们给余晓斌打电话,说进不去。 余晓斌说:“不来,随便你怎么弄。” 于是,小芳叫开锁师傅来开门。 法院评估人员测量很快,10分钟左右就完成离开了。 接近4点,开锁师傅换完锁芯。 两人一起进电梯下楼。 谁知电梯门一开,余晓斌冲了出来,一把拦住小芳。 他带着头盔,背着背包。 ![]() 开锁师傅把余晓斌扯开:“有什么事好好说。” 谁知,余晓斌从背包里掏出一把斧头。 和藏起来那把非常相似。 小芳再次恐惧,她向开锁师傅发出了最后的求助:报警。 电梯从29层下去又上来。 开锁师傅和保安,看到她倒在了血泊中。 余晓斌已不见踪影。 4点10分左右,发微信没人回、打电话没人接,姐姐不放心准备上楼看看。 却碰到有人抬着担架出来。 上面的人血肉模糊,外套被鲜血染红。 “这是从哪里抬下来的?” 没人搭理姐姐。 只听一个小孩说:“29楼下来的。” 姐姐认出了妹妹脚上的黑色平底靴。 头骨碎进脑髓。 缝合5小时。 输空了县医院的血库,又转到市医院抢救。 ![]() 但没有奇迹。 3天后,小芳抢救无效死亡。 那把斧头砍碎了所有努力和梦想。
3
小芳,是一个“完美受害者”。 我不喜欢给受害者分级。 但她和拉姆一样,独立乐观、勤劳勇敢。 却一样惨遭毒手,怎么努力都没能逃脱。 只因凶手是丈夫。 1、他不分担家庭责任 婚后两年,小芳连生两个女儿。 怀孕期间,他连烧个热水都不愿意。 有一个寒冬深夜,大雪纷飞。 小女儿刚出生不久,大女儿发烧。 余晓斌只顾着玩手机,别说照顾孩子,连体温计都不愿伸手拿。 ![]()
图源:谷雨实验室
小芳一边打工,一边照顾孩子。 余晓斌工资不低,但一年只给家里6000块钱。 给完还后悔:“觉得似乎给多了,还想往回要。” ![]()
图源:谷雨实验室
2、她努力工作养家 丈夫不给钱,她就自己挣。 她带着孩子,开三轮车送快递。 收过她快递的人都说:“她个子矮矮的,做事很负责任。” 同时在培训机构做兼职,教小学语文。 工资不到两千,但教案写得密密麻麻。 她向好友请教如何教得更好。 发现很喜欢教孩子,她还立志要当一个正式的小学老师。 ![]() 她报了大专,自修小学教育,还自学英语。 在36岁的本命年,憧憬着开始新的生活。 一切却戛然而止。 被砍的第二天,1月9日下午16:30,现代教师学导论开考。 而小芳的考桌却空荡荡。 她再也没机会实现梦想。 ![]()
图源:谷雨实验室
3、她曾努力解决家暴 2017年,两人在县城买了新房,有120多平。 小芳付了大部分首付,还独自一人负责装修。 为了省点搬运费,她用平板推车,搬完所有沙子、水泥、地砖。 邻居说,从没见到余晓斌参与装修。 ![]()
图源:谷雨实验室
小芳没有怨言。 她求了一张家宅签,寓意很好。 她特意发朋友圈,配文:“看来买房子真的是买对了,不离旧巢难以兴家。” 言语间,全是对新生活的期待。 ![]()
图源:谷雨实验室
买房之前,家暴已开始。 搬新家,是小芳做的一次努力。 她觉得离开婆家,家暴能减少。 没想到幻想破灭。 余晓斌依然喜欢看暴力视频:“觉得很过瘾,很刺激。” 依然对她拳脚相加,并且不断升级。 去年年初,余晓斌脱光她的衣服,当着孩子面捶打头部,还拽着头发撞墙。 楼下的邻居说,听见了打斗的声音和孩子的哭声。 之前,为了孩子一忍再忍,这一次小芳决心离婚。 但余晓斌不同意。 她一次次提,却得到一次又次死亡威胁。 “你别想摆脱我,你想离婚那是不可能的。” “我会让你死。” ![]() 小芳没有浪费时间抱怨。 她向好友咨询离婚手续怎么办,男方不同意是否需要请律师等。 最后向法院起诉离婚。 好友说:“她意志很坚定,说必须离婚,在他那里过也许哪一天被打死了都有可能。” 小芳不缺勇气,也不缺警惕。 提出离婚后,她离开县城去市里打工。 在一家电子厂流水线上两班倒,她选择上夜班。 这样可以减少抛头露面,因为丈夫四处打听她。 下半年,她逃到更远的武汉。 但她终究没能逃脱。 家人整理遗物时,发现悲剧早已埋下伏笔。
4
小芳家境贫寒,学习很努力。 原本考上了大学,但因填志愿时出错落选,只读了大专。 但她是四个孩子中唯一一个大学生。 毕业后在广州做过销售,又去杭州做过电商,甚至打算自己开店。 至于感情,30岁之前,她不打算随便结婚。 她希望遇到真心喜欢的人。 2014年,30岁先于理想伴侣到来。 家人、村里人、上门提亲的人,都在告诉她:年纪不小了,要尽快结婚生子。 她屈服了。 她没说喜欢,也没否定。 与隔壁村的余晓斌,相亲不到3个月便结婚。 ![]()
图源:南风窗(余晓斌)
婚礼非常简单,婚房是男方家的毛坯房。 小芳用嫁妆装修了房子。 因为她想要平等的婚姻。 没想到却像牛一样被栓住,被驱使,被鞭笞。 小芳从未隐瞒被家暴,甚至求助过不止一次。 1、向家人求助 第一次被家暴,她带着孩子回了娘家。 嘴角有伤、手上有淤青,她哭着说出了实情。 二哥打电话质问余晓斌。 表面上,余晓斌和父亲上门道歉,保证不再犯。 ![]()
图源:谷雨实验室
背后,余晓斌却威胁要砍死她。 家人经常能看见淤青,但一直劝她能过就过下去。 她说:“如果再这样过下去,我会死在他手里。” ![]()
图源:南风窗(人物为化名)
被家暴却被劝不要离婚,只因为你是女人。 只能怪自己投错了胎。 ![]()
图源:谷雨实验室
2、她向外人求助 除了家人、朋友、邻居,还有物业、社区、妇联,都知道她被家暴。 他们每一次找上门,余晓斌都认错,甚至下跪道歉。 并承诺:“下次再也不会了。” 但每一次承诺,都会变本加厉打在小芳身上。 最严重的那次家暴,她报警了。 但警方没有出警:“疫情期间大家都出不去,最好不走动。” ![]()
图源:南风窗(人物为化名)
第一次开庭,余晓斌又“诚心”认错。 但是签了协议又反悔。 在司法局门口,再次动手打小芳。 一旁的姐姐报警了,但警察还是没出警:“人手不够。” ![]()
图源:南风窗(人物为化名)
独自承受着暴力,小芳预感早晚会出事。 她在5月就写好了遗书。 交待了后事“埋在水库山顶”。 还特意强调:“沿左侧石级上去,越高越深越好。” 姐姐说,那里全是树林,是一个清净地。 ![]()
图源:南风窗
就在被砍前一天,她又交待了一次。 若不能如愿安葬,可以撒进富河水。 葬礼、时辰、棺材、祭祀,统统都不要。 只求一点:“不要宽恕凶手。” ![]()
图源:南风窗
这个绝笔信前面,有好几页被撕掉了。 她哥哥说,可能是每次回家前都会写一封,如果平安回来就会撕掉。 ![]()
图源:谷雨实验室
这一次,她的担心和恐惧,变成了现实。
5
截止目前,小芳还未被下葬。 凶手还没判决,男方家也从未道歉。 她的遗愿还未实现。 ![]()
图源:南风窗(人物为化名)
前有拉姆被烧死,后有小芳被砍死。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,都在控诉“家暴普遍存在”。 据统计,平均每7.4秒就有一个女性被家暴,女性他杀原因中40%是家暴致死。 婚姻真成了女性的坟墓。 ![]()
图源:新京报
1、不要随便结婚,要对自己负责 被催婚,只是有点烦而已。 一旦迫于压力结婚,遇到渣男可能被催命。 但那些催你结婚的人,不会、也不能帮你分担任何痛苦。 终究只有你自己承担一切。 2、不要觉得家丑不可外扬 52%的男性都承认家暴过,但只有5.5%的女性承认被家暴。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。 但家暴不会随着沉默消失。 所以,第一次被打就一定要报警。 3、不要心存幻想 不要对家暴男有任何幻想,觉得能改变他。 不要相信他的任何承诺。 切记《小偷家族》中的台词:“如果说爱你,还打你,那一定是说谎。如果爱你,就会像我这样紧紧抱住你。” 4、家暴不是家事 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。 这句话不光要女性知道,警察和社会更应该知道。 据统计,女性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,才会报警。 也就是说,警察接到第一次报警时,女性已忍无可忍。 于警察,只是一次出警。 于女性,却是最后求生。 如果置之不理,或以“清官难断家务事”为由劝和解,那么就是在给凶手递刀。 小芳和拉姆一样,已经够完美、够强硬了,多少次死亡威胁都没屈服。 但是却没有用。 这不是一个法治社会该有的样子。 女人和男人一样,也是人,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。 不能让“丈夫”这个身份,成为暴力的保护伞。 |
排名不分先后